安全教育之防溺水
发布时间: 2020-07-01 浏览次数: 11

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显示,溺水是世界各地非故意伤害死亡的第三大原因,每年因溺水死亡数估计为37.2万例,每小时就有40多人溺水死亡。在中国,溺水是14岁以下儿童伤害死亡的主要原因,意外溺水死亡事件占儿童意外死亡事件的57%,而0至14岁儿童溺水死亡占全部溺水死亡的 56.04%。

华商报曾做过不完全统计,2011年至2018年,西安地区各条河流、水库溺亡人数超500人,从2018年至今,这个数据还在增加。

6月25日下午,西安市城东的灞桥湿地公园,两个大人带着一个10岁左右的孩子在灞河边玩耍,孩子落水后,两个大人去营救,遗憾的是,三人全部溺亡。

重庆市米心镇的八名学生周末放假自发相约,到童家村涪江河一宽阔的河滩处玩耍,其间有一名学生不慎失足落水,旁边7名学生前去施救,造成施救学生一并落水。经全力搜救打捞,8名落水学生全部打捞出水,均已无生命体征。

 

夏季临近,天气逐渐变热,因青少年儿童冒险玩水导致溺水身亡的惨痛事件时有发生。溺水,已是孩子的头号杀手,防溺水教育已刻不容缓。

前不久,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特发布2020年第1号预警,提醒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要高度重视,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强化防溺水工作,确保学生生命安全。

牢记“ 六不”

1.不私自下水游泳

2.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

3.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

4.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

5.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

6.不熟悉水性的学生不擅自下水施救

 

警惕“三大误区”

误区一:孩子溺水后都会大声呼喊吗?

我们在影视剧里看到溺水者总是双手乱挥、用力拍水、大声呼救,其实真正的溺水并不像这样!

溺水总是悄然发生的!溺水者往往想呼喊却发不出声音,特别是孩子。有的孩子在泳池中溺水,看起来却像是“趴”或“站”在水中发愣,而此时,孩子可能已意识模糊,应尽快将孩子抱上岸救治!

误区二:孩子会游泳就不会溺水吗?

有很多人认为只要会游泳,在水里就很安全,就不会发生危险,从而放松了警惕!其实从近年来发生的溺水事故看,多数孩子都会游泳,但他们往往忽略了这些状况:

水下的世界很危险,特别是水库、池塘、河流等野外水域,在这里面游泳,水草可能缠住你的脚、碎石可能划破你的脚、淤泥可能陷住你的脚让你无法施展你的游泳技术,进而发生意外。

并且你的身体状况,腿部抽筋、身体疲劳、空腹等也会让你无法正常游泳,从而导致溺水。

误区三:手拉手就能救上来溺水者?

我们不时会在新闻上看到手拉手救人,最后导致多人溺水的悲剧,每次听到这样的案例我们都很揪心!

我们都能理解,看到亲人或同伴突然溺水,在情感上、道义上,我们的第一反应,可能都是自己去拉一把或拽一下,但这一拉往往是徒劳的,甚至还可能让自己溺水!

救人的方式有千万种,但这种手拉手救人的方式死亡率是最高的,因为结成“人链”后,一旦有人因体力不支而打破“平衡”,就会让多人落水!

不管当时情况多么危急,我们都要在理智上保持清醒认识:救援溺水者是很有技术难度的,没有受过水中专业训练的人员,很难救援成功,特别是对孩童来说。

 

掌握正确施救步骤

根据溺水者被救上岸后的状态,采取相应急救措施。非专业医务人员,只判断有无呼吸、不评估脉搏。

清醒,有呼吸:呼叫120,陪伴,保暖,等待救援人员或送医院观察。

呼叫无反应,但仍有呼吸:呼叫120,清理口鼻异物,稳定侧卧位,防止误吸,等待120。

无反应,无呼吸:即刻清理口鼻异物,并按照A-B-C的顺序,即:开放气道(A)、人工呼吸(B)、胸外按压(C)进行心肺复苏。

如果附近有AED,立即介入AED除颤。并持续心肺复苏,直至患者恢复自主呼吸、或急救人员到达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