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论(旅游管理)培养方案
发布时间: 2018-06-07 浏览次数: 168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旅游教育科研机构、旅游行政部门、旅游高等院校等所需要的从事旅游课程与教学实践教学、旅游课程与教学研究和旅游管理研究等的专门人才。具体要求如下:

1. 热爱祖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较高的文化素养;

2. 掌握系统的教育学和旅游管理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从事旅游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的能力,了解本学科国内外的发展动态,具备独立分析和解决本学科理论和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具备专业外语的阅读和听说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公关协调能力;具备开放的国际化视野,能够引领课程与教学论(旅游管理)某一领域的创新发展;具备前瞻性的战略思维能力,能够把握旅游教育等发展进程中出现的新现象,能独立地从事本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和教学工作。

二、学制、学分与培养方式

本专业学制为3年,学习年限为2—6年,采取全日制学习方式,至少修37学分。培养方式采取全日制方式,培养过程中以导师为主,导师与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导师负责与研究生共同制定研究生个人成长计划,导师组负责研究生中期考核、论文开题报告、论文工作等研究生教育环节。

三、研究方向

本专业设置的研究方向为:

旅游管理。             

四、课程设置及修业要求

课程分为学位课程和非学位课程。学位课程以75分为及格,包括学位公共课(必修,7学分)、学位基础课(必修/可选修,至少修2门6学分)、研究方向课(指定的研究方向必修,至少修1门3学分);非学位课程以60分为及格,包括非学位必修课(必修,6学分)、公共选修课(至少修1门2学分,多选课程只计成绩不计学分)、专业选修课(至少修3门 6学分)、补修课程(同等学力和跨专业的学生需补修所学专业大学本科主干课程,2门不计学分)。课程考核按照《沈阳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考试与成绩管理规定》执行。课程设置详见“培养计划一览表”。

五、实践环节

全日制学术型研究生的实践包括如下环节:

1.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1学分):在第三学期,研究生在自己的学科领域内根据研究方向,在查阅文献和分析资料的基础上提出毕业(学位)论文题目,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选题并写出选题报告。具体按《沈阳师范大学关于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工作的规定》执行。

2.学术活动(1学分):在学期间,研究生需听取至少10场学术报告,公开作至少1场学术报告,在省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至少1篇学术论文。具体按《沈阳师范大学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和在学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的规定》执行。

3.实践教学(2学分):研究生在学期间应进行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实践活动,可以是教学实践也可以是社会实践,累计时间不少于1个月,具体按《沈阳师范大学研究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暂行规定》执行。

六、中期考核

在第四学期结束前,各培养单位要对研究生的政治思想素质、课程学习情况、学术活动情况、实践情况进行考核,考核通过可进入论文撰写阶段,具体按《沈阳师范大学研究生中期考核的规定》执行。

七、毕业及学位授予

研究生完成课程学习和实践环节,完成毕业(学位)论文撰写并通过答辩,可以毕业,符合学位授予条件的可以授予相应硕士学位。具体按《沈阳师范大学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沈阳师范大学关于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工作的规定》执行。

八、专业文献目录

一、专业著作

1.Wearing S, Tarrant M A, Schweinsberg S, et al. Exploring the Global in Student Assessment and Feedback for Sustainable Tourism Education. Education for Sustainability in Tourism. Springer Berlin Heidelberg, 2015.

2.Volgger M, Pechlaner H. Interdisciplinarity, transdisciplinarity and postdisciplinarity in tourism and hospitality education. The Routledge Handbook of Tourism and Hospitality Education. 2015:85-102.

3.Andrades L, Dimanche F, Vapnyarskaya O, et al. Tourism Management. Tourism in Russia: A Management Handbook. 2015.

4.Roslizawati, Mohani, Yuhanis, et al. Appreciative inquiry: a promising research tool for rural tourism management. Tourism Management. 2015.

5.Lv S S, Gu Y Z. Research on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Tourism Management Professionals Training. Proceedings of the 2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Management 2015. Atlantis Press, 2016.

6.杨新晓, 任俊. 教育与心理科学研究方法. 科学出版社, 2015.

7.陈时见. 教育研究方法.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8.郑金洲, 陶保平, 孔企平. 学校教育研究方法.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3.

9.杨小微. 教育研究方法.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

10.温忠麟. 教育研究方法基础.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11.(美) C.M. Charles, Craig A. Mertler. 教育研究方法.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4.

12.(美)威谦·维尔斯曼.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7.

13.谷慧敏. 旅游教育教学法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6.

14.顾永安. 教育研究方法.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5.

15.杨卫武, 郝影利. 现代旅游职业教育体系研究.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15.

16.钱民辉. 教育社会学:现代性的思考与建构,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17.马和民, 高旭平. 教育社会学研究.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8.

18.李炳德. 教学论.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0.

19.夸美纽斯. 大教学论.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9.

20.陈建斌. 广东特色旅游教育与区域旅游竞争力研究. 中山大学出版社, 2015.

21.高文兵. 跨学科协同教育研究:多学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的育人功能.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5.

22. 李丽红. 虚拟现实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及其效果评价研究:以旅游教学为例. 旅游教育出版社, 2015.

23.吴文侃. 比较教学论.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9.

24.颜明仁, 李子建. 课程与教学改革:学校文化教师转变与发展的观点.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0.

25.施良方. 课程理论.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6.

26.拉尔夫·泰勒.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6.

27.教育部, 财政部组. 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法.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1.

28.黄政杰. 课程设计. 中国台湾东华书局, 1999.

29.教育部, 财政部组. 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师教学能力标准、培训方案和培训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1.

30.汤百智. 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论. 科学出版社, 2015.

31.靖国平. 课程与教学论教程.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2.

32.[美]小威廉姆 E.多尔. 后现代课程观.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0.

33.[美]威廉 F.派纳. 理解课程,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3.

34.黄甫全. 现代课程与教学论.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4.

35.靳玉乐、于泽元. 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

36.李伟. 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论. 科学出版社, 2013.

37.(美) 约翰·桑切克. 教育心理学.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07.

38.(美) 阿妮塔·伍德沃克. 教育心理学.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5.

39.冯忠良等. 教育心理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0.

40.丛立新. 当代中国课程与教学论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41.(美) 韦恩·K. 霍伊, 塞西尔·G. 米斯克尔. 教育管理学:理论·研究·实践.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

42.邹统钎. 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方法创新. 旅游教育出版社, 2011.

二、专业期刊

1.《课程 教材 教法》月刊,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主办

2.《教育研究》月刊,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主办

3.《教育学报》双月刊,北京师范大学主办

4.其他教育类核心期刊(CSSCI为主)

 

 

 

 

培养计划一览表(课程与教学论旅游管理).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