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发布时间: 2018-06-07 浏览次数: 681

沈阳师范大学

旅游管理专业建设发展规划(2010-2015)

专业建设是高等学校的一项教学基本建设,决定着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与办学特色,是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关键,随着我国世界旅游大国地位的进一步巩固、我省旅游强省建设趋势的愈发明朗,急需一大批专业化、高素质的人才。为进一步加强专业建设,切实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旅游管理专业的国内知名度,打造省内一流专业地位,履行旅游教育的责任和使命,根据学校提出的专业发展要求,推进旅游管理专业有序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回顾

1、基础与成绩

沈阳师范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创办于1993年,是东北地区最早开办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的教学单位,1994年开始正式招生本科学生。本专业自开办以来,始终坚持以培养高素质、基础扎实、富有创新精神、社会满意的旅游管理人才为目标,坚持校内培养与校外培养相结合等办法,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学生的策划能力,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办学实力有了大幅度提升,专业特色得到进一步凝练,专业水平得到社会的肯定。

(1)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明确。旅游管理专业是应用性学科,主要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我专业以应用型为主旨,以开放式为途径,以服务社会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实行开放式培养,重视实践教学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根据社会需要,旅游管理专业开设了旅游英语方向。现在,旅游管理专业(含旅游英语方向)现有学生590名。

几年来,我院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有1人次获全国优秀导游员称号,有8人获沈阳市十佳导游员沈阳市明星导游员称号,学院有多名学生获得省级科研成果奖。

(2)质量工程得到突破。近两年来,旅游管理专业先后获批为辽宁省省级示范专业、国家级高等教育特色专业建设点(我国旅游管理专业首批2家之一)、我院旅游管理实验教学中心是辽宁省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上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均为辽宁省唯一)。

校级教学团队1个、校级精品课1门。

(3)师资队伍进一步合理。我专业现有教师29人,其中,专任教师14名,院内双跨教15名,师生比1:20。专任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有12人,博士4人。年龄、学历、学缘结构合理,辽宁省首批旅游管理专业省级专业带头人一名。

(4)组建起完善的实验教学平台。一是组建了旅游管理教学实验中心。该中心为辽宁省示范实验中心,建有旅游规划设计数字实验室、旅游企业管理数字实验室等14个实验室,设备装备完整,承担旅游饭店管理、旅行社管理、旅游规划三大方向的训练、实践教学。

此外,与沈阳、深圳、北京、上海等高星级酒店、旅行社、旅游景区、旅游院校及旅游行政部门建立了稳固的实习基地,为导游学、景区管理、旅游规划、旅行社经营、酒店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学习提供支持,在省内旅游界享有较高声誉。

旅游管理专业在辽宁省57所旅游院校院系中的综合实力和排名位居前列。

2、问题与困境

受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特点和学科地位限制,旅游管理专业表现出一定的困境,这些困境与国内旅游专业具有高度的相似性。主要表现在:

1)教师的科研成果不够突出,突出体现在国家级科研成果少和缺乏高级别教改研究成果两个方面。

2)缺乏反应旅游管理专业特色的教材(包含实验教材),国际先进教材的使用较少。

3)考研率低、第一志愿录取率不高,旅游管理的社会认同度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二、指导思想与基本思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领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精神和我校对专业建设若干意见,落实上级及学校十一五规划中有关任务。遵循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和教育教学规律、人才成长规律,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教学观,瞄准社会需求、突出个性培养,切实增强学生就业竞争能力和职业变换的适应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使专业建设充满时代气息、竞争意识。

三、定位、总体目标与主要任务

1、定位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2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基础扎实、素质高、能力强、富有时代特征和创新精神的旅游管理高级应用型人才。经培养和实践,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从事旅游业及其相关行业实际工作的能力。能在旅游企业、旅游行政部门、旅游院校及其它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旅游经营管理、旅游规划、旅游教学与培训等工作。

2、总体目标

旅游管理专业发展的总体目标为:建设成在国内旅游服务行业有广泛影响、特色鲜明、省内一流的旅游本科专业。

3、主要任务

十二五期间,旅游管理专业建设的主要任务是:

深入探索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以社会就业为导向,以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在教学环节、培养环节、实践环节等方面创新机制,继续探索和建立起能适应行业需求,有利于学生就业,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特色鲜明,有一定示范和辐射作用的人才培养模式,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建设高素质的教学团队与高水平教师队伍。通过学位深造、高级进修、企业实践、自我完善等途径,有效发挥资深教师的传、帮、带传统,明确教学、研究方向,打造有生命力的教学队伍。

在规划期末,争建省级精品课1-2门、新增校级精品课1-2门;争建省级教学团队1支;省级教改立项2-3项,争取经费2万元以上。出版规划教材一部。顺利通过国家级特色专业复评。

进一步完善教学条件,实验教学条件有新改善。在稳步发展校内、外实验、实习基地的基础上,实现数量、质量上的再提高。积极投入资金,扩大投资渠道,用于实验室教学软件的维护与更新;扩大实习基地数量,新增实习基地5-10家。

扩大专业的社会影响及效果。积极采取教师进旅游企业、专业上网络等途径,继续发挥教师在地方旅游经济服务中的作用,提高专业的行业知名度,扩大专业的社会影响,力争就业率保存稳定在95%以上,考研率15%以上,第一志愿录取率达到50%,生源足,质量好,三率有新提高。

四、主要措施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市场对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旅游人才建设同时也经历着起步、发展和逐步完善的过程,旅游管理作为我校年轻的品牌专业,在旅游人才培养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专业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从旅游专业发展的前景看,依然要不断提高、完善专业建设。

() 以提高人才质量为目标,凝练特色,创新推进人才培养模式

深入研究经济社会和行业发展对各类人才需求的趋势,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操作能力为出发点,以提高办学质量和突出办学特色为宗旨,明确高级应用型人才、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构建与社会发展和专业特色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案。

第一、本着厚基础、宽口径的发展根基,又引导学生根据个人爱好、社会发展需求确定自己的成长走向,构建一专多能的应用型人才框架,全面优化专业培养方案,继续拓宽专业方向。重点抓好主干课程和系列课程,加强学生自学能力、计算机运用能力、英语听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与训练。鼓励学生在艺术、文学等专业跨专业选修课程。

第二,大力提倡实行多样化的创新教育模式,制定创新的培养方案和计划,开展课堂创新教学、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第三,推行多证制,鼓励学生参加各种专业技能考试,使学生毕业时在毕业证书之外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和专业技能等级证,如导游资格证、教师资格证、计算机等级证、茶艺证、会计证等,以提高学生就业的选择能力。

第四,通过成立与旅游专业有关的各种协会社团,调动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第五,加强旅游英语的特色方向建设,努力打造成省内一流的旅游外语专业基地,满足旅游企业对高品质人才的需求,重点以实际操作能力为突破,凸显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胜任旅游英语翻译、教学的目标。做好模拟导游基础实验室、语言艺术训练等建设。

 

() 加强专业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在实践教学上争取新的突破

以教学为中心,设计个性化培养的教学计划,进一步提升办学质量,为社会培养急需和紧缺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确保在省内有较大影响,并能为相关专业建设和改革起到更好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一是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课程、知识体系、内容重复、浅、缺乏必要的研究方法,是旅游教育中的突出问题。目前缺乏反应我校旅游管理专业、旅游规划与开发方向的特色的教材(包含实验教材)和国际先进教材的使用。根据专业特色,研究开设新的课程,组织编写并支持出版新的教材(反应专业特色的教材和实验建材),引进并使用部分国际先进教材,使专业特色更为明显。计划在2年内出版专业教材1部。

二是加强专业实验室和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构建综合立体便捷型实践教学体系,更新实验实训教学内容,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训项目,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加强专业实践基地建设,挖掘基地的教学功能与科研功能,增进产品设计能力,提高实践与创新水平。

() 树立质量意识,增强团队素质建设

人才培养质量是检验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指标之一,要把保证和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放在突出的地位,为此,要突出做好教师队伍自身的能力建设,突出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个性发展。

加强队伍的科研训练。组织具有前瞻性、探索性的教学改革立项研究,根据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在经费等方面给予一定扶持,鼓励相应成果的推广及上级立项。开展关于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教学方式与手段等方面的改革与实践。加强对教学改革研究工作的总结,形成一些针对性强、目的明确、指导意义重大且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改革成果。

巩固旅游规划、旅游文化两个教学研究方向,整合领域师资力量,定期举行团队内部的研究成果、教学成果交流;通过面向学生开展科研讲座,第一时间实现科研、教学成果的转化。

在科学研究方面,基于现有基础,在遗产、三农旅游方面有更多的建树。

() 加强教学基本文件建设

不断调整教学基本文件内容,及时修订教学计划、课程教学大纲、实训教学大纲,在教学内容上充分体现专业特色与人才培养目标特色,寻求专业突破口,将教学内容与专业发展趋势紧密结合,充分反映学科和行业发展动态。

() 进行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

改革教学手段和方式,实行讲授、自学、辅导、研讨、实践相结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采用研究式、案例式教学,引导学生把理论用于实践。

一是鼓励开展研究性教学,尽可能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通过调查研究和问题探讨的方式进行学习,一方面使学生获得探究能力,另一方面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科学精神以及社会责任感和综合的社会实践能力。在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科学素质的教学目标下,研究性教学方法越来越受到重视。

二是灵活采用讲授教学、案例教学、模拟训练教学、实训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经典案例的收集和整理,建立自己的案例库的组建;

三是改革学习小组、科研小组学习制度,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实训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四是加强对学生学位论文的指导,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和方法,熟悉进行科研的途径和手段,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

() 强势营销,扩大影响力

支持教师积极参加地方经济建设,为旅游企业发展提供培训、咨询,在地方经济发展中担纲重任,增加社会的认可度。

另外,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第一志愿报考率低,仅为30%左右。学生第一志愿报考率低一是除社会对旅游专业的认识有所偏颇外,省内影响力弱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扩大我专业的省内知名度已刻不容缓。通过互联网、主流媒体的恰当宣传、借助专业会议,争取更大的话语权,利用与实习单位成立联合宣传体等多种形式广开宣传渠道,扩大影响。

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项科研活动和赛事,引导的兴趣和积极性,提升学生成果、获奖的数量和质量。充分利用教授研究室的平台作用,吸引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活动,明确指导教师的任责,在经费、时间、考核、评优等方面给予支持和倾斜,提高师生参与的主动性。

五、保障

() 提高认识,树立危机意识

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为我院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但省内外旅游院校快步发展使我院的形势不容乐观。为此,切实提高专业、各团队成员的紧迫感和危机感,树立服务于专业方向发展,服务于学生素质提高的观念和意识,形成合力,营造氛围,打造旅游管理专业的品牌。

() 强化激励,加强管理

目前,我院为促进学科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制定了《旅游学院学科建设奖励办法》,在专业建设中要充分利用我院的这一政策优势,强化激励机制,加强管理,整体提升科研能力和科研效率。积极筹措资金及其它保障,建立动态激励机制,稳定队伍,保持创新活力,以使队伍保持积极进取状态,推动教学工作和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