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
发布时间: 2022-03-27 浏览次数: 721

一、总体概况

(一)学位授权点基本情况  

沈阳师范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创办于 1993 年,1998 年独立成系,在此基础上,于 2001 年组建旅游管理学院。学院是东北地区首家创办本科层次旅游管理专业、酒店管理专业和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的办学单位,是中国旅游教育分会常务理事单位、辽宁省旅游教育与研究分会会长单位,是辽宁省旅游业紧缺本科人才培养基地、旅游教育培训基地、旅游高级人才研修基地。近年来,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先后获批为国家级“高等教育特色专业建设点”、辽宁省“省级示范专业”,学院旅游管理实验教学中心是辽宁省“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15 年,旅游管理专业获评辽宁省旅游管理专业综合评价第一名,并获评省内唯一一个旅游管理类“优势特色专业”。2017 年 5 月,学院作为秘书长单位,牵头成立宁省旅游服务业校企联盟,面向辽宁省旅游服务业发展的现实需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引领,在校企互动共赢中促进旅游行业产业转型升级和旅游院校办学质量和水平大幅提升,为辽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学院旅游管理专业 2010 年获得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学位(英文名称“Master of Tourism Administration”,简称MTA)授予权,系 2010 年国家新增首批授权点。旅游管理硕士(MTA)专业学位的培养突出应用性、复合型和职业化特色,课程设置充分反映旅游管理实践领域对专门人才的知识与素质要求,教学方法重视运用团队学习、案例分析、现场研究、专业见习与实习等方法,注重旅游管理能力和专业能力的培养。

(二)培养目标与培养特色简介

1.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社会责任和创新精神,深度掌握旅游发展理论与规律、旅游管理方法与原理,具备从事旅游领域管理工作需要的基本知识、专业思维、实践能力与实施技巧,具有先进发展理念、高度创新能力、卓越领导技能,对旅游业发展具有深刻理解的高层次、应用型和复合型的管理人才。具体要求如下:

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具备良好的政治素养和职业道德。

2.具备国际化视野、战略思维能力和创业创新能力,深度掌握旅游发展理论与规律、旅游管理方法与原理。具备开放的国际化视野,能够引领特定行业某一领域的创新发展。

3. 熟悉旅游与休闲及相关行业实践,具有良好的表达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能正确运用旅游管理理论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具备从事旅游领域管理工作需要的基本知识、专业思维、实践能力与实施技巧,能够开发潜在资源,创造综合效益。

2. 培养特色

一是遵循教指委要求,精准定位目标。根据教指委要求,沈阳师范大学 MTA 旨在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社会责任和创新精神,深度掌握旅游发展理论与规律、旅游管理方法与原理,具备从事旅游管理工作需要的基本知识、专业思维、实践能力,具有先进发展理念、高度创新能力和卓越领导技能的高层次、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

二是依托学校优势,凸显特色定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贯彻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并充分发挥市场对人才资源配置起决定作用的大背景下,依托学校“立足东北、服务地方、多学科、综合型、高水平师范大学”以及“国家级高等教育特色专业”、“省级优势特色专业” 的优势,围绕任职和岗位需求,注重旅游管理硕士培养的高标准化,培养高质量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三是聚焦行业发展,服务地方经济。对焦需求、聚焦服务,依托 “辽宁省旅游服务业校企联盟”、“省级向应用型转变示范专业”等工程,围绕旅游企业管理、旅游规划与开发、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等优势研究领域,紧抓地方旅游经济发展的关键需求,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教融合为途径,实现既有扎实的理论素养,又兼备解决实际问题的复合型、应用型、高层次旅游管理人才培养。

二、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思政课程建设与课程思政落实情况  

沈阳师范大学 MTA 教育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以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旅游高层次复合型人才为使命,确立“信念高尚、理论厚重、实践卓越、创新活跃、视野宽广”五位一体培养目标体系,建立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体制机制,将思政教育贯穿全过程和各环节。

一是课程思政纳入制度建设,多维度协同提升育人高度。全面开展党建、思政联创,课程、课堂和课外资源三个维度协同发力,全方位深化课程思政改革。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把课程思政理念融入育人主渠道,实现了 23 门“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如《旅游规划与战略》在课程中融入文化自信和生态文明等新的教学内容;推进成果导向的课程思政评估机制,3 次修订完善评估方案,使思政元素与专业基础理论、与专业热点问题有机融合;推进课内课外资源整合,联系雷锋学院等校外资源,充分发挥先进文化育人作用。

二是提高驾驭意识形态工作的能力和水平,筑牢 MTA 培养意识形态前沿阵地。学院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将意识形态工作纳入 MTA 人才培养全过程;改进学院旅游新向标公众号建设,广推正能量,加强网络育人;举办红色旅游策划等旅游相关竞赛文化系列活动,重视文化育人。

三是构建“三三”联动机制,凸显实践育人效果。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构建了“实践教学、社会实践、专业实习”三位一体、“思政引导、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三维联动的实践教学体系,将思政教育融入实践教学培养全过程,切实提升 MTA 学生职业道德与伦理、综合素质和能力。

(二)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情况  

一是发挥基层党组织的育人引领功能,推进优化组织育人。实施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构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长效机制;发挥教师党员争做“四有好老师”模范先锋带动作用。

二是统筹推进思政队伍建设,构建思政育人新体系。辅导员、组织员等与专任教师协同做好思政工作,在青年博士中选拔 MTA 班导师,建立完善工作交流、协作机制,增强思政育人厚度。

三、研究生培养与教学工作

(一)师资队伍  

1.师德师风建设情况

沈阳师范大学 MTA 学位点以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四个统一”,推动师德师风建设不断深化,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首要标准,强化长效机制建设,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完善师德考核与监督,形成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的良好氛围。

一是强化师德师风引领。学院成立师德建设工作小组,统筹教师思想教育和师德建设工作,形成了党政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加强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和核心价值观引领,了解掌握 MTA 教师思想状况,积极开展线上线下专题培训等多渠道、分层次的学习教育 7 次,使 MTA 教师坚定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二是营造良好的师德师风氛围。引入媒体平台,把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与现代信息技术高度融合,使师德宣传教育有声、有影、有画面,增强师德建设吸引力。

三是完善师德师风激励机制。认真落实新时期教师行为准则,将 9 月作为“师德师风宣传教育月”,开展师德标兵等评选活动,对师德师风典型进行表彰宣传,利用教师节表彰大会宣传优秀教师事迹,讲好师德故事,弘扬高尚师德,不断提升教师的职业荣誉感、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四是优化师德师风考核监督。将师德师风作为教师年度考核和聘期考核重点内容,把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纳入年度考核以及评奖评优、职称评定、岗位聘用、工资晋级、干部选任、申报人才计划、申报科研项目等环节。建立纪律约束机制,通过谈心谈话、听课等环节,把握教师教学全过程,发现师德师风问题,及时进行纠正整改,对于师德失范行为实行严格“一票否决”制度。

2.主要师资队伍情况(包括专任教师及行业教师情况)

本学位点共有校内专任教师 19 人,其中教授 6 人,副教授 11 人,讲师 2 人,14 人拥有博士学位,19 人均拥有行业从业经历。采取行业导师与学术导师双负责制,强化与旅游企事业单位的合作,聘请辽宁省旅游投资集团、辽宁省旅游教育中心等专家和管理者担任 MTA 学生的行业导师共 28人,来自于党政机关 、企业单位、事业单位、高校和其他组织,其中 11 人拥有硕士以上学位。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种类实践机会的同时,借助行业导师对行业最新动态的敏锐观察力和判断力,让学生熟悉行业发展动态。本 MTA 学位点围绕旅游企业管理、旅游规划与开发、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三个方向构建导师组,打造创新团队,推进优势力量的组合。

3.导师队伍建设规划

本学科点一直注重师资队伍建设,尤其是后备人才培养,在未来 5 年内,本学位点将重点培养一批有潜力的中青年教师,将他们培养成为所在学术领域省内知名、国内有影响力的著名的研究人员。具体计划如下:一是继续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的培养,不断提升指导教师业务水平,特别是中青年专家,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的学缘结构和年龄结构;

二是引进高水平专家和院内中青年教师培养相结合,培养一批学术造诣较深、在省内外有影响的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形成不同专业背景、专业经历、结构优化的高层次的人才队伍;

三是组建科研创新团队,进行资金扶持,以硕士生导师为核心骨干,引领青年教师和硕士研究生,形成稳定有影响力的学术团队;

四是通过经费配套、政策支持等方法,激发教师申报国家级项目的积极性;

五是为有潜力的中青年教师配备设备,优先保障其学科研工作顺利完成。

(二)课程教学

1.本学位点开设的专业必修课、主要专业选修课和专业方向课及主讲教师课程总学分不低于 30 分,分为学位课程和非学位课程。学位课程以 75 分为及格,包括公共必修课(必修,6 学分)、必修课(至少修 8 门 17 学分);非学位课程以 60 分为及格,包括公共选修课(选修,专业学位研究生可不选修该类课程)、选修课(选修,至少修 3 门 6 学分)、补修课程(同等学力和跨专业的学生需补修所学专业大学本科主干课程,2门不计学分)。主要必修课程信息如下:

2.课程教学质量和持续改进机制

沈阳师范大学 MTA 学位点以培养目标为指引,以旅游管理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关系为依据,以旅游产业发展和社会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应用能力和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研结合为途径,构建了具有我校特色的 MTA“123”课程体系。教学质量良好,经过系统评分和调查,任课教师满意率在 90%以上。

为了进一步提升课程教学质量,未来将完善“以学为中心”的教学体系。教师从学科专属知识与技能、高级思维能力、人文价值观、工作与事业准备和个人发展五个维度设置教学目标,以学为中心设计教学内容、教学策略、考核反馈和学习支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和学习潜力,实现预期学习成果。构建“以质为根本”的保障机制。建立学校、学院两级课程质量保障机制。邀请学校督学等对任课教师课程教学进行评估指导,学院出台案例教学等激励机制,并完善自我评估方法,开展评估改进工作。增进学生学习体验调查、教学状态常态监控等相关环节的课程质量评价体系。通过审查大纲、访谈学生、观摩教学、审阅学习成果等方式全方位、多角度地提升课程教学质量。

3.教材建设情况

本学位点从组织和制度上激励任课教师进行教材编写,包括理论教材和案例教材编写。对于编写教材的教师,通过设立专项课题的方式,由教师申请进行资助;每年投入 5 万元,设立案例开发资助项目;将教材编写列入聘期考核和标志性成果奖励体系,鼓励教师总结产业服务研究成果,编制建材;近两年,任课教师共编写开发案例教材 5 项。

(三)导师指导  

1.导师队伍的选聘、培训、考核情况

高水平的导师是培养高质量的学生的前提和保障。沈阳师范大学研究生处设有专门的研究生导师遴选、培训和考核制度,旅游管理学科也制定了导师指导研究生的一系列制度,这些制度在实践中被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并且都得到了严格地执行。

旅游管理硕士学位授权点要求导师必须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和本专业科研成果 2 项以上(含高水平学术论文、著作和学术成果奖),并且每年都必须接受校及学科学术委11员会的考核,对考核不合格的导师视情况暂停其招生直至取消其导师资格。学位点每年都组织针对新聘任研究生导师的培训,并且通过团队指导学生的方式,由有丰富指导经验的导师帮助青年导师尽快成长。

本学位点聘用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或者具有博士学位,且具有在知名旅游企业、政府及行业协会担任顾问的经历或拥有管理咨询经验的教师担任导师。导师每年至少要参加 2次以上国内学术会议,参加 1 次以上案例教学等师资培训。

旅游管理硕士学位授权点的研究生与研究生导师实行双向选择,形成了竞争机制,形成了竞争上岗的局面,这也促使导师们更加尽职尽责。

沈阳师范大学有《沈阳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工作条例》和《沈阳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考核办法》,对于导师指导研究生有明确的制度要求。旅游管理硕士学位授权点根据以上要求和学院的情况,每年对指导教师均有一个中期考核,结合对研究生的中期考核进行。考核时指导教师需提供关于研究生培养、教学和指导等相关材料。

另外还有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的聘期考核,主要考核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和导师本人的科研工作,评价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由于对指导教师的严格要求,近两年来,没有指导教师不合格的现象。

2.行业导师选聘、研究生双导师制情况

采取行业导师与学术导师双负责制,强化与旅游企事业单位的合作,聘请辽宁省旅游投资集团、辽宁省旅游教育中心等专家和管理者担任 MTA 学生的行业导师,为学生提供更多种类实践机会的同时,借助行业导师对行业最新动态的敏锐观察力和判断力,让学生熟悉行业发展动态。

3.导师指导研究生的制度要求和执行情况

沈阳师范大学依据相关文件精神,制定了《沈阳师范大学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实施细则》,要求建立良好师生互动机制。在加强校规校纪教育的同时,加强对研究生人文关怀。研究生导师的立德树人职责考评,由研究生教育部、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协同党委教师工作部共同完成,激励导师争做教书育人、言传身教、潜心问道、学术规范的好导师。做好全校研究生导师思想政治工作,强化思想引领和理想信念教育;做好师德师风建设规划、考评及教育,做好有关奖励及荣誉称号的评选、表彰和宣传工作。实行研究生培养质量导师负责制。实行导师聘用动态化管理。把育人作为遴选研究生导师的必要条件。导师的考评综合考察导师的师德水平、科研能力和培养研究生的质量。明确导师对研究生进行学科前沿引导、科研方法指导和学术规范教导的主导作用和第一责任制。

同时实行导师问责制。导师未能履行立德树人职责,对研究生出现重大思想政治违纪问题有过错的,对被认定有学术不端行为的研究生学位(术)论文有过错的,要承担相关责任,并根据情节严重程度给予通报批评、暂停导师资格、取消导师资格等处理。对培养质量出现问题的导师,包括所指导的研究生学位论文连续两年复制比超过规定限制的导师,视情况分别采取质量约谈、限招、停招等处理,直至取消导师资格。对导师有违反师德行为的,实行“一票否决”,并依法依规给予相应处理。本学位点严格执行国家和省相关文件以及学校上述细则,学位点导师指导学生认真负责。

(四)实践教学

1.专业学位研究生参与实践教学

加强与辽宁省旅游投资集团、朝阳县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希尔顿全球集团、沈阳康平卧龙湖生态旅游区等的合作交流,建立实践教学基地,联合制订实践内容和专业实践考核标准,形成了“基地调查实践-产业发展诊断-产业问题剖析-产业发展对策-基地应用提升-实践效果评价-毕业论文写作”的 7 环闭合联动共赢体系,学生发表相关应用论文3 篇,应用研究报告 4 份。合作单位根据 MTA 学生研究方向和意向,派出业务骨干担任实践导师,使学生全方位了解企业的运营流程和管理方法,与校内导师共同指导实现专业能力的大幅提升。

2.产教融合培养研究生成效

实施多元化的实践内容和严格的管理考核机制。要求学生到旅游企事业单位不少于半年的顶岗专业实习,参加景点考察活动至少 2 次、参观旅游饭店至少 2 个、参与导师课题至少 1 项和协助相关单位解决生产实践问题 1 次,参加学术

活动至少 10 次和公开作学术报告至少 1 次。这些措施有效提升了学生职业认同感和职业胜任能力。

3.行业参与人才培养情况

以卧龙湖生态旅游区、朝阳千佛洞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等建立的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为依托,紧密结合 MTA 教育的培养目标,将 MTA 研究生安排到相应岗位,行业导师参与 5 人,对研究生景区管理、规划与开发等方面进行指导,有机链接教师、学生和校外企业单位资源,形成了“教学—实践—职业发展”培养闭环,形成了良好的培养效果。

(五)学术交流

1.研究生参与国际学术交流的基本情况

研究生通过在线方式,积极参与国际旅游与休闲大会、自然旅游国际学术会议等会议,对接世界旅游研究前沿。

2.研究生参与国内学术交流的基本情况

鼓励研究生参加学术会议,通过线上方式参加中国旅游研究年会、中国旅游研究青年前沿论坛等围绕“中国旅游高质量发展与社会福祉”、“乡村旅游与乡村可持续发展”等主题,进行学习参与讨论,提升了科研素养,明晰了旅游研究动态。

(六)质量保证

1.培养全过程监控与质量保证

近两年来,学校和学院大力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全面推进分类培养模式改革,逐步形成了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导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积极培育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创造精神和创业能力,努力提高研究生的核心竞争力。本学位点建立了全流程质量保障体系,在科学设置研究生培养环节、严格过程管理方面下足了功夫。将开题报告、文献综述与科研报告、预答辩等纳入培养方案必修环节,出台严格规范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的实施意见,压实学院、导师、答辩委员会等质量主体责任,建立从入口到出口的全流程质量保障体系。

2.学位论文和学位授予管理

强化专业学位论文应用导向,学位论文可以调研报告、规划设计、产品开发、案例分析、项目管理等为主要内容,以论文形式呈现。学位论文工作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环节:个人研究计划、预开题和开题、论文评阅、预答辩和答辩等环节,切实保证学位论文质量。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论文答辩可获得 5 学分。研究生完成课程学习和实践环节,完成毕业(学位)论文撰写并通过答辩,可以毕业,符合学位授予条件的可以授予硕士学位。

3.强化指导教师质量管控责任

实行研究生培养质量导师负责制。实行导师聘用动态化管理。导师的考评综合考察导师的师德水平、科研能力和培养研究生的质量。实行导师问责制,导师未能履行立德树人职责,对研究生出现重大思想政治违纪问题有过错的,对被认定有学术不端行为的研究生学位(术)论文有过错的,要承担相关责任,并根据情节严重程度给予通报批评、暂停导师资格、取消导师资格等处理。对培养质量出现问题的导师,包括所指导的研究生学位论文连续两年复制比超过规定限制的导师,视情况分别采取质量约谈、限招、停招等处理,直至取消导师资格。对导师有违反师德行为的,实行“一票否决”,并依法依规给予相应处理。

4.分流淘汰机制

在不断优化考核方式、加大考核难度的同时,建立分流淘汰机制,做好学业预警和分流退出服务。对没有按期完成学习和研究任务的同学,进行延期毕业、等方式,达不到要求的不能答辩、不能毕业,保证了培养质量。

(七)就业发展  

1.本学位点人才需求与就业动态反馈机制建立情况

对焦需求、聚焦服务,依托“辽宁省旅游服务业校企联盟”、“省级向应用型转变示范专业”等工程,围绕旅游企业管理、旅游规划与开发、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等优势研究领域,紧抓地方旅游经济发展的关键需求,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教融合为途径,实现既有扎实的理论素养,又兼备解决实际问题的复合型、应用型、高层次旅游管理人才培养。与省内相关政府部门、知名文化旅游企事业等 41 家单位开展联合人才培养项目或联合建设实践基地,推进课程设置与专业技术能力考核的有机衔接,实现了良好的人才需求与就业动态反馈机制。

2.人才需求和就业状况报告发布情况

本学位点每年会和相关单位、企业进行对接,调研人才需求,并根据学校要求,进行就业状况报告发布。

3.用人单位意见反馈情况

经过对用人单位的调研,对本学位点的满意率在 90%以上。

4.毕业生发展质量调查情况

毕业生分布在事业单位、大型企业,经过在本学位点的学习,在毕业后 1-3 年均成长为单位骨干。

四、研究生教育支撑条件

(一)科学研究

本学位点整合骨干力量,推进资源优化配置。组织骨干教师,自觉衡量学科水平,诊断学科发展中的问题以及进一步发掘旅游管理学科优势的方向和手段,实施核心驱动发展战略,分析明确旅游管理研究前沿,凸显旅游规划与开发、旅游企业管理和工业遗产保护与开发核心研究优势,进行骨干教师重点扶持。

2021 年度获批沈阳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 1 个,为产学研结合提供了新的平台。获批省级项目 2 项,市社科联、沈阳市科技创新智库决策咨询课题共 5 项,获批横向项目 10项,获批经费 202.84 万元。发表论文 25 篇,其中北大中文核心以上论文 4 篇;

(二)支撑平台

1.本学位点支撑研究生案例教学、实践教学的软硬件设施情况

2.联合培养基地建设情况

(三)奖助体系

本学位点研究生奖助体系的制度建设、奖助水平、覆盖面等情况。

五、学位点社会服务贡献情况

本学位点遵循国家旅游发展战略以及辽宁省委、省政府“发挥专业优势,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聚焦“文旅融合”和“高质量发展”等战略,助力区域旅游事业和国民休闲事业发展、经济转型升级、乡村振兴和科教精准扶贫,全面提高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取得了良好社会成效。

一是为辽宁省 AAAA 级景区评审和提质升级提供指导服务,做好政府决策智囊,获评沈阳市“服务沈阳先进集体”。

二是在服务旅游事业和国民休闲事业方面,紧密结合辽宁省旅游服务业校企联盟需求,大力开展旅游产学研一体化行动,并参与举办导游大赛、文化旅游创意大赛、茶艺大赛等大型赛事,参与人次 120 余人次,为高级文旅人才培养做了重要支撑。三是本学位点组织师生共 20 余人次,开展了旅游景区规划与运营管理、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等工作 6 项,在推进 “文旅融合”、“乡村振兴”等方面做了大量服务工作。《关于辽宁省初中以上学校减少休息日、提前放假的建议》、《沈阳市十四五民营经济发展建议》和《科学规划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推动我区高质量发展》等资政建议分别被辽宁省教育厅、沈阳市工信局和抚顺市望花区商务局采纳。

六、本学位点建设的特色和亮点

本学位点依托辽宁省旅游服务业校企联盟,师生在景区、酒店以及博物馆等企事业单位实践当中,主动寻找企业关心的实际问题,为企业提供了战略决策依据。采取行业导师与学术导师双负责制,强化与旅游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借助行业导师对行业最新动态的敏锐观察力和判断力,让学生熟悉行业发展动态。本学位点使产教协同育人成为集教学、科研、实践能力培养和就业等为一体的综合性产学研核心过程,通过建立的实践基地,联合制订实践内容和专业实践考核标准,形成了“基地调查实践-产业发展诊断-产业问题剖析-产业发展对策-基地应用提升-实践效果评价-毕业论文写作”的 7 环闭合联动共赢体系,学生发表相关应用研究报告 7 份。

本学位点着力将导师产业服务课题、学生社会实践和旅游企业发展实际需求合为一体,确定论文研究选题,促进学位论文的应用转化。学生论文选题都与国家文化旅游发展战略、辽宁文化旅游发展实际需求结合,围绕温泉旅游产品创新、乡村旅游发展、旅游规划与开发和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等方向,具有极强的应用性。

本学位点致力系统实效,提升行业应用价值。在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双导师指导下,将现代旅游发展研究的理念、体系、流程、方法及实践经验贯穿于学位论文研究的全过程,提出的辽宁乡村旅游产品体系和红色旅游优质开发对策等为辽宁旅游产业的发展、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指导,得到了政府相关部门和旅游企业的高度认可。

本学位点严格过程管理,保证论文质量。注重学位论文文风、学风以及学术道德规范的要求,在写作指导上,从逻辑起点、主要观点、逻辑脉络、结构安排、研究结论等进行全程跟踪指导,要求精雕细琢,2020 年以来,本 MTA 学位论文外审良好率 80%以上。

七、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一)存在的问题  

一年来,尽管本 MTA 学位点的科研和研究生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站在新的起点上总结过去,本 MTA 学位点科研和研究生工作仍有较多问题。科研成果水平和转化能力亟待提高、国家级科研项目和标志性科研成果有待突破、领军人才缺少、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不足等仍然是制约本 MTA 学位点工作的瓶颈。

(二)改进措施  

1. 提升师资队伍科研水平

本 MTA 学位点一直注重师资队伍建设,尤其是后备人才培养,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教师在省级项目以及横向项目上有较多成果。但在国家级项目方面仍然有较大欠缺,在未来5 年内,本 MTA 学位点将重点培养一批有潜力的中青年教师,将他们培养成为所在学术领域省内知名、国内有影响力的著名的研究人员。

2.加强服务地方应用研究

响应服务社会的要求,凸显旅游管理应用研究,为辽宁旅游产业发展做出贡献。具体的改进计划如下:

(1)结合辽宁省教育厅的要求,与地方政府、旅游企业等进行对接,安排本学位点教师和硕士生在旅游规划、旅游企业管理和旅游服务培训等方面开展实践研究;

2)有计划地邀请校内外旅游企业的专家进行学术报告与交流,加强旅游管理与应用领域的合作研究;

3)举办旅游服务行业校企联盟论坛。

3.强化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和培养质量

(1)继续通过夏令营等方式扩大招生宣传,通过免试推荐、考试、审核选拔等方式选拔优秀生源,进一步优化生源结构;

2)进一步完善研究生课程教学管理和学生职业道德、学术规范和对于学术不端行为的教育,为提高研究生教育教学质量提供制度保障;

3)继续鼓励研究生进行多种形式的学术训练与学术交流,包括本 MTA 学位点旅游研究动态学术沙龙和参加各类国内外学术交流,不断拓宽视野、提升科研素质;

4)加强奖励政策和激励机制,鼓励研究生发表高水平科研论文。

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