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级旅游管理(学硕)培养方案
发布时间: 2024-06-20 浏览次数: 226

旅游管理

Tourism Management

120203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把“四个服务”作为根本要求,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守政治立场,坚持与时俱进,强化育人导向,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精通现代旅游管理理论和方法,能够胜任现代旅游业与相关行业实际工作与研究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旅游人才,能够胜任高校教师、科研机构的教学科研工作,以及旅游管理部门、旅游企业及其他从事旅游行业的经营管理工作。具体要求如下:

1. 牢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四个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2.掌握坚实的管理学、经济学基础和系统的旅游企业管理、旅游规划等相关旅游管理专门知识;

3.了解本学科国内外的发展动态,具备独立分析和解决本学科理论和实际问题的能力;掌握旅游科学研究方法,能独立完成专业论文、主持课题,并具有相应科研成果;

4.具备专业外语的阅读和听说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公关协调能力;具备开放的国际化视野,能够引领特定行业某一领域的创新发展;具备前瞻性的战略思维能力,能够把握旅游业发展进程中出现的新现象,解决旅游运行中出现的关键问题;掌握旅游专业技能,具有从事旅游管理、旅游规划的能力。

二、研究方向

本专业设置的研究方向为:

1.旅游规划与开发

2.旅游文化

3.旅游企业管理

4. 数字文旅产品策划与开发、节事旅游

三、学制与学分与培养方式

本专业学制为3年。成绩优秀符合学校有关规定者可申请提前毕业,学习年限最短2年,最长不超过6年(含休学和保留学籍)。采取全日制学习形式,培养过程实行学分制,至少修45学分。

四、培养方式

培养方式采取以导师为主,导师与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导师负责与研究生共同制定研究生个人成长计划,导师组负责研究生中期考核、论文开题报告、论文工作等研究生教育环节。             

五、课程学习

课程总学分不低于36分,分为学位课程和非学位课程。学位课程以75分为及格,包括学位公共课(必修,9学分)、学位基础课(至少修39学分)、研究方向课(指定的研究方向必修,至少修26学分);非学位课程以60分为及格,包括非学位必修课(必修,4学分)、公共选修课(至少修12学分)、专业选修课(至少修3 6学分)、补修课程(同等学力和跨专业的学生需补修所学专业大学本科主干课程,2门不计学分)。课程考核按照《沈阳师范大学研究生教学管理规定》第五章“课程考核及成绩管理”执行。课程设置详见“培养计划一览表”。

六、实践环节

全日制学术学位研究生的实践包括如下环节:

1.文献阅读与研究设计(1学分):研究生要阅读指定的必读经典文献和书目,并需在自己的学科领域内根据研究方向,在阅读5-10部(篇)学科文献基础上,设计研究选题,形成综述报告,就毕业(学位)论文的构思、框架、科学性、可行性等向导师组汇报。通过考核,可获得1学分。

2.学术活动(1学分):在学期间,研究生需听取至少10场学术报告,公开作至少1场学术报告,提交1篇在本学科领域学术期刊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或代表学术水准的研究报告,经导师组认定考核通过,可获得1学分。具体按《沈阳师范大学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和在学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的规定》执行。

3.实践教学(2学分):研究生在学期间应进行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实践活动,可以是教学实践也可以是社会实践,累计时间不少于1个月。实践结束后,要由实践所在单位做出鉴定,本人撰写详细报告,考核通过,可获得2学分。具体按《沈阳师范大学研究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暂行规定》执行。

七、中期考核

在第四学期结束前(即研究生完成课程学习进入论文撰写阶段前),对研究生的政治思想素质、学业水平、科研能力以及各个培养环节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考核通过方可进入论文撰写阶段,多次考核仍不通过者予以分流或退出。具体按《沈阳师范大学研究生教学管理规定》第八章“中期考核”执行。

八、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环节:个人研究计划、预开题和开题、论文评阅、预答辩和答辩等环节,通过各个环节严格把控,切实保证学位论文质量。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论文答辩可获得5 学分。具体按《沈阳师范大学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沈阳师范大学关于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工作的规定》执行。

九、毕业及学位授予

研究生完成课程学习和实践环节,完成毕业(学位)论文撰写并通过答辩,可以毕业,符合学位授予条件的可以授予相应硕士学位。

十、专业文献目录

(一)专业著作

1.Andrades L, Dimanche F, Vapnyarskaya O, et al. Tourism Management. Tourism in Russia: A Management Handbook.  2015.. 2015.

2.Lv S S, Gu Y Z. Research on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Tourism Management Professionals Training. Proceedings of the 2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Management 2015. Atlantis Press, 2016.

3.Roslizawati, Mohani, Yuhanis, et al. Appreciative Inquiry: A Promising Research Tool for Rural Tourism Management. 2015.

4.() 彼得·F·德鲁克. 管理.责任篇:使命、责任、实务[M]. 王永贵译.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

5.() 彼得·德鲁克. 创新与创业精神[M]. 柯政译.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2.

6.() 彼得·德鲁克. 公司的概念[M]. 慕凤丽译.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7.() 彼得·圣吉. 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2) [M]. 郭进隆译. 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1998.

8.() 杜拉克. 杜拉克管理思想全书[M]. 韦伟伦译. 北京:九洲图书出版社, 2001.

9.() 弗雷德里克·泰勒. 科学管理原理[M]. 马风才译.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

10.() 科特勒. 科特勒. 营销战略全书[M]. 谢德高译. 北京:九州图书出版社, 2002.

11.() 迈克尔•波特. 国家竞争优势[M]. 李明轩, 邱如美译. 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3.

112.() 迈克尔•波特. 竞争优势[M]. 陈小悦译. 北京:华夏出版社, 1997.

13.() 特利·瓦伏拉. 简化的顾客满意测量:ISO 90012000认证指南[M]. 中国质量协会卓越培训中心译.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

14.()查尔斯·汉普登-特纳(Charles Hampden-Turner), ()阿尔方斯·特龙佩纳斯(Alfons Trompenaars). 国家竞争力:创造财富的价值体系[M]. 徐联恩译. 海口:海南出版社, 1997.

15.宋子千. 旅游融合发展论[M]. 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 2015.

16.[]埃格特森. 经济行为与制度[M]. 吴经邦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6.

17.[]戴伦·J·蒂莫西, 斯蒂芬·W·博伊德. 遗产旅游(Heritage Tourism[M]. 程尽能主译. 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2007.

18.保继刚. 旅游研究进展第五辑[M].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5.

19.陈国生, 刘军林. 旅游社会学. [M] 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 2015.

20.陈世才. 旅游新论[M].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8.

21.戴斌. 旅游&经济[M]. 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2020.

22.戴斌. 旅游&文化[M]. 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2019.

23.戴学锋. 全域旅游[M]. 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 2019.

24.丹尼逊·纳什. 旅游人类学[M]. 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4.

25.邓爱民, 张大鹏. 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M]. 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 2016.

26.傅广海. 会展与节事旅游管理概论[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5.

27.戈登·沃克. 现代竞争战略[M]. 刘刚译.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28.郭仁惠, 刘宏. ISO 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建立与实施[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6.

29.郝苏民. 文化.抢救·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西北各民族在行动[M]. 北京:民族出版社, 2006.

30.杰弗瑞·戈比. 你生命中的休闲[M]. 康筝译.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0.

31.金准. 世界旅游产业新格局与中国旅游强国之路[M]. 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2021.

32.李伟. 民族旅游地文化变迁与发展研究[M]. 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33.刘住. 旅游学学科体系框架与前沿领域[M]. 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8.

34.鲁勇. 广义旅游学[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3.

35.苗东升. 系统科学精要[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36.彭新武等著. 西方管理思想史[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7.

37.彭兆荣. 旅游人类学[M]. 北京:民族出版社, 2004.

38.齐琳. 旅游企业信息化管理[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6.

39.孙国强. 管理研究方法[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7.

40.孙希有著:竞争战略分析方法[M]. 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3.

41.田卫民. 旅游经济学2[M].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21.

42.王彩萍, 徐红罡. 制度动因与旅游多元化:理论、实证与案例[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15.

43.吴必虎. 旅游规划原理[M]. 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1.

44.吴建伟. ISO90002000认证通用教程[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2.

45.吴其付. 民族旅游与文化认同:以羌族为例[M].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5.

46.谢彦君. 基础旅游学[M].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5.

47.徐嵩龄. 第三国策:论中国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M].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5.

48., 陈志明,张展鸿主编. 旅游、人类学与中国社会[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

49.詹丽, 何伟军, 阚如良. 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研究[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5.

50.张岱年, 方克立. 中国文化概论[M]. 北京:北师大出版社, 2004.

51.张明. 新常态下旅游开发中的文化创新:模式与实践[M]. 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16.

52.张薇, 韩发作. 旅游产业创新与发展丛书旅游案例的心理学诠释[M]. 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2021.

53.张文昌, 于维英. 西方管理思想发展史[M].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7.

54.钟晟. 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研究[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5.

(二)专业期刊

1.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英国

2.Tourism Management. 英国萨里大学旅游与旅馆业管理研究系

3.Journal of Tourism Studies. 澳大利亚国际旅游研究科学院

4.Cornell Hotel and Restaurant administration Quarter1y. 美国康奈尔大学旅馆与餐厅管理学院

5.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澳大利亚

6.经济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7.经济学动态.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8.管理世界.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9.经济地理. 湖南省经济地理研究所

10.人文地理. 西安外国语大学

11.旅游学刊. 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

12.旅游科学. 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

13.城市发展研究.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

14.中国会展. 中国信息协会、界上传媒

 


十一、培养计划一览表

培养单位

旅游管理学院(23版)

专业

旅游管理

最低学分:45

研究方向

1. 旅游规划与开发    2.旅游企业管理  3.旅游文化  4.数字文旅产品策划与开发、节事旅游

课程类型

课 程   名 称

学分

学时

开课

学期

考核

方式

修业

要求

学位

公共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2

36

1

考试

必修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自然辩证法概论

1

18

1

考试

任选一门

英语/日语/俄语

6

108

12

考试

必修

学位

基础

管理学研究

3

54

1

考试

至少修3门,9学分

经济学研究

3

54

1

考试

旅游资源学

3

54

1

考试

研究

方向

旅游规划理论与方法(13

3

54

2

考试

指定研究方向必修两门,6学分

旅游企业战略管理(24

3

54

2

考试

旅游文化学(13

3

54

2

考试

会展学(24

3

54

2

考试

非学

位必

修课

专业外语

2

36

3

考试

必修2门,4学分

学术论文写作指导

2

36

3

考试

公共选修

查看当季课程表

2

36

 

考查

任选一门

专业选修课

消费者行为研究

2

36

1

考查   

至少修3门,6学分

 

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专题研究

2

36

2

考查

休闲学

2

36

2

考查

补修

课程

旅游学基础

0

36

学生自己安排时间随本科生上课

同等学力和跨专业者必修

饭店管理概论

0

36

实践

环节

文献阅读与研究设计

1

 

4

答辩

必修

学术活动

1

 

1-6

考查

实践教学

2

 

1-6

考查

论文

毕业(学位)论文

5

 

5-6

答辩

必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