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系师生参加医巫闾讲座第六十二讲、 第三届医巫闾论坛“边疆、历史与文明”学术研讨会
发布时间: 2024-11-13 浏览次数: 10

2024118日下午、9日上午,医巫闾讲座第六十二讲、第三届医巫闾论坛边疆、历史与文明学术研讨会在沈阳师范大学举办,历史系主任刘丽华教授及历史学专业本科生、课程与教学论(历史)专业研究生、学科教学(历史)专业研究生参加了会议。

医巫闾讲座第六十二讲主题为清朝的边界概念,本次讲座由社会学学院教授吴世旭主持,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孙喆主讲。孙喆教授以《尼布楚条约》为引子,解析了传统国家有疆无界的概念,指出该条约标志着中国疆域从传统王朝时期的模糊界限向近代主权国家的明确疆界转变,探讨了传统边界观的延续及其对社会的影响。吴世旭教授做了深刻总结,强调历史学、社会学与人类学交叉学科视角在分析历史过渡时期概念的重要性。

第三届医巫闾论坛边疆、历史与文明学术研讨会由校科研处处长赵敬丹主持,副校长赵礼强、社会学学院书记刘利群分别致辞,回顾了学校在社会学与历史学科研领域的发展历程,并期待研讨会能为学术交流与发展贡献力量。

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韩东育教授、陕西师范大学中国边疆研究院王欣教授、厦门大学社会与人类学院张亚辉教授做了主旨发言,发言题目分别为清末士大夫的东北戍边” “丝绸之路多元民族文化的汇聚与交融“基于文明比较研究的中国民族学”。随后的论坛由李云霞教授主持,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孙喆教授、西交利物浦大学人文社科学院中国研究系助理教授朱敬、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赵珽健副教授围绕着“19世纪上半叶清朝边疆与边牧研究的回顾与展望”“战时的西南边疆:人类学与艺术的交织”“从‘因俗而治’到文化变革:陈永龄嘉戎土司制度研究的启示”讲起,王欣教授和张亚辉教授做了精彩点评。

此次学术论坛拓展了历史学专业学生的跨学科思维,使学生们对边疆、历史与文明有了更深刻、全面的认识,深化了学术戍边的爱国情感。同时,从教学的角度,也激发了课程与教学论(历史)专业、学科教学(历史)专业研究生思考如何将学科前沿知识和学科思维融入到历史课堂,培养未来中学生历史学科素养和批判性思维。此次活动还激发了学生对清朝边疆治理、民族文化交融、中华民族共同体等领域的学术兴趣,为未来的学习和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